OnLine Store
Issue: 847 Date: 11/16/2006

佈道者

        作者:彭德

        梁藍波以美術教授的身份,二十年間在美國畫壇堅持從事中國畫創作,從文化傳播與交流的角度看,同張騫出使西域和鄭和下西洋並無區別,所不同的是他的經歷純屬個人行為,既非皇帝特許,也未經官方資助。梁藍波的近作將中國書法的狂草疊入畫面,或將書法的線條打散後經營畫面,形成畫中有書和書畫同體的效果。他的畫面鬆動、奔放、自由、流露出一股中國文人一向推崇的逸氣。中國書法講究筆筆有來曆,狂草也不例外。從張旭和懷素算起,狂草的歷史已延續了一千多年,以致進入這門藝術主要不是靠領悟而是靠學習,而學會並理解狂草不一定比弄懂一門外文更容易。梁藍波的畫如果由一位未曾接觸中國書畫藝術的美國人臨摹,無疑會變味。中國藝術的味,首先涉及畫面的技術含量,即作者掌握書畫技術的程度。欣賞者能否品味,則涉及對書畫技術的理解,涉及畫面形式的象徵意義,涉及有關的文化背景,因而在美國文化圈不大可能有能夠很到位地欣賞他的藝術的觀眾。他的畫在美國人的心目中,類似於直譯成英文的中國成語和書名:胸有成竹被譯成胸腔有根竹竿,《西游記》被譯成猴子的故事。翻譯的解構容易使文本喪失它的象徵性與寓意,變得索然無味或莫名其妙。不過梁藍波並不因此而成為孤獨的佈道者,他不是那種食古不化的藝術工匠。在變化多端的美國畫壇,他善於調整自己的視野和畫風,強化色彩的表現力和畫面的直觀效果,取美國藝術的長處補中國畫的短處,從而使他的畫乍一看如同美國人習見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。儘管早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曾聲稱大象無形,但中國卻始終沒有形成欣賞抽象藝術的傳統。彷彿抽象的太湖石,在園林中被當作奇峰危岩的縮影或動物的形態,這在宋人編撰的《宣和石譜》中一目了然。最洒脫的狂草,離不開文字意蘊。似乎帶有抽象趣味的中國寫意畫,追求的是象外之意。意象訴諸思想和知識,抽象更多地訴諸感覺。從作品的標題可以看出,梁藍波注重畫面的意象,即畫面形式中的中華文化背景和標題標示出的畫面寓意。他的畫同抽象表現主義相比,兩者貌合神離。在以中國書法入畫或以書代畫的當代中國畫家中,代表人物有邱振中和洛齊。邱振中作品中的中國文字與語彙猶在;洛齊作品中的中國書體與字跡猶在。梁藍波的這類作品,比如他的《大象無形》,中國書法的筆跡已經變得模糊難辨。使中國書法逐漸淡化的畫法,對於不諳中國藝術的觀眾卻可以形成一道理解的橋樑。美國觀眾可以通過梁的藝術認識洛的藝術,通過洛的藝術認識邱的藝術,通過邱的藝術認識傳統的中國書畫藝術,通過傳統中國書畫藝術去理解為什麼會產生邱、洛、梁的藝術。梁藍波的畫風,對於美國畫壇而言是民族化,對於中國畫壇而言是化民族。化不是消解而是消融,即將傳統藝術消融在現代藝術形態之中。二者如同春水之於冰雪的關係。他的被中國畫壇看起來洋氣和美國畫壇看起來土氣的畫,需要進行抽樣調查來考察它們在兩個文化圈中人們的觀感。在大洋彼岸已經受到垂青的梁藍波的藝術,能否被廣泛認可,既有賴於他能否持續他的探索,更有賴於他能否培養出理解和欣賞他的美國觀眾。

        (彭德,中國著名美術批評家,西安美術學院教授、博導,湖北《美術文獻》主編。)



discuss
Please click here to comment on this article

Space Privacy Policy 時報尊重您的權益